□ 大河财立方评论员徐兵

  “正好我之前存的定期存款到期了,然而,鉴于当前存款利率的低迷,我并未选择再次存款。相反,为追求更稳定的收益,最终决定购买增额终身寿险。”

  保险业历年的“金九银十”至次年初,本是销售最为活跃的时期。然而,近年来监管政策的密集出台,使得传统的“开门红”风光不再。尤其是去年,一系列监管文件让不少险企对“开门红”持谨慎态度,甚至有些公司选择淡化这一营销节点。近期,笔者调研了解到,随着存款利率的再次下调,越来越多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开始将目光转向储蓄型保险产品。

  储蓄型保险是结合保险和储蓄功能的产品,如两全寿险、养老保险等,到达约定的时间可获返还金。为了满足消费者更高的投资收益需求,保险公司积极推出储蓄分红型产品,既保障又保值,既能返还还有机会分享红利,因此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欢迎。

  在这一背景下,个险渠道逐渐回暖,而银保渠道则显得相对冷清。多位业内人士表示,尽管预定利率3.5%的保险产品已有所下调,但在长期投资中,保险产品仍具有较为明显的保值增值优势。因此,随着银行存款利率的持续下降,保险产品的吸引力有望进一步提升。

  浙商证券在研报中表示,当前居民对于防御性的金融需求相当旺盛,险企开门红主打的增额终身寿险、年金等储蓄类产品契合当下客户需求,且险企内部积极筹备,投入较多资源,以及采用线上化的展业方式,将驱动开门红业绩超预期,尤其是更早启动开门红的险企,业绩边际改善将更受益。

  不过,与个险渠道的回暖相比,银保渠道在“开门红”期间的表现则显得较为平淡。这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:一是监管政策的调整,如“报行合一”等要求的实施,增加了银保渠道的销售难度;二是险企自身存在的问题,如与合作银行的重签协议进展缓慢、产品供给不足等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的“开门红”与往年相比,出现了明显的变化。部分险企开始淡化“开门红”的影响,转而更加注重稳健、持续地发展。一些大型寿险公司的人士表示,公司现在更加关注保险投资者的个性化、差异化需求,致力于提供更人性化、更专业的服务。

  此外,一些头部险企也已经开始尝试转型,不再过分依赖“开门红”这一传统的销售模式。例如,太保寿险总经理蔡强就表示,公司已经放弃了“开门红”的做法,而是专注于常态化经营、常态化销售、常态化招募,以打造更加稳定、可持续的业务模式。

  从行业整体来看,尽管“开门红”的风光不再,但保险业的长期价值依然稳健。随着监管政策的逐步落地和行业的不断规范,险企将更加注重内涵式增长和高质量发展。同时,随着消费者对保险的认识不断加深和需求的日益多元化,保险业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
  另据金融监管总局近期发布的保费收入数据显示,不同于财产险的稳步增长,2023年11月的人身险保费仍在同比负增长中徘徊,当月保费收入同比下降0.67%,为1697.56亿元。

  虽然近期人身险保费收入同比仍呈负增长态势,但多项利好消息正在逐步释放。一方面,存款利率的持续下行有望推动保险产品需求的提升;另一方面,随着险企代理人改革的逐步完成和资本市场的回暖,保险业的未来发展有望超预期。因此,尽管短期内面临一定压力和挑战,但长期来看,保险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值得期待。